挖掘生态优势 发展康养产业
——关于推进宜黄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
新时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产和生态的良性循环的绿色之美,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近年来,宜黄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宜黄发展实际,坚持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全力推动居养、医养、观养、食养等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科技信息、绿色农业等多领域、多方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优做强康养产业属实不易。纵观宜黄的康养产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有:一是深度融合不够。少数部门对康养及康养产业内涵认识不清,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民间资本对康养产业发展前景认识不足,资本参与度不高。二是硬件设施不足。在医疗、养老、健身等设施配置、服务水平方面均有不少短板。三是产业档次不高。缺少统一的中药现代化工程研发中心,中医药新品种开发力度不够;中药材深加工种类相对较少,中医药在中成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开发利用不够。四是营销体系不全。全方位的康养专业运营人员匮乏,康养旅游资源缺乏系统、规模的推广,宣传效果不理想。高端客源市场拓展不足,多数以低价吸引外地游客,住宿餐饮企业利润空间极小,团队游客整体消费潜力不大。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谋篇布局要突出“大康养”。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是实施“十大工程”、实现“四个打造”,推动宜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此,一是重视规划引领。借助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的大好机遇,立足全域森林康养理念,深入发掘好玉泉山、曹山等地的康养元素,构造六大森林康养体系,打造以“森林+艾灸中医”“森林+禅宗文化”两大森林康养产业为龙头,“森林+有机茶”“森林+农业”“森林+红色文化”“森林+自然教育”为辅的森林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森林康养品牌,实现宜黄全域康养,将宜黄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二是重视项目带动。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规划设计相应项目,引导不同形态产业错位发展,通过以项目为抓手催生康养产业发展大提速,体现森林康养核心,旅游、度假、疗养、禅修、保健、养老、中药种植等带状集聚、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坚持开发与保护有机统一,要始终把绿水青山好空气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最大资本和最大优势,坚持在保护基础上绿色开发、科学利用,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是重视专班建设。建议成立县康养产业领导小组,由县级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合力推进;要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完善考核机制,每年列出工作清单和任务清单,将康养产业发展任务逐项分解到每一个责任单位、每一位责任人,并纳入年度重点考核项目,加大正向激励机制的带动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的发展氛围,为康养产业开局起步打下良好基础。
产业推进要突出“优环境”。产业的培育和做大做强需要良好的政务环境、人文环境。一是注重政策支持。出台标准完善、涵盖面广的政策支持相关文件,在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土地供应及水、电、气、路、通讯、税收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降低康养产业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宜黄康养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严格遵守国家土地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优化土地相关审批手续,突破康养产业的用地“瓶颈”。二是注重基础提升。参照旅游公路标准,编制全县康养产业发展交通路网专项规划,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支持,提升县域内旅游交通网络,通过道路等级的提升、道路改扩建、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道路标识、停车场和驿站服务系统建设,构建快进漫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加快社区卫生室、社区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为康养经济发展提供设施保障、服务保障和社会保障。三是注重人才支撑。设立人才津贴,成立县康养文化智库,聘任相关专家,为我县康养产业长足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实施中医药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县职业中心与高端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名师名家,开设康养专业相关课程,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服务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积极与医学院校开展合作,争取设立培养高层次养生保健专业机构,建设中医药康养产业经营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及实训基地。积极招引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来宜黄工作;注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发现好苗子,打造出一支“创意+实干”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四是注重龙头带动。按照康养产业详细规划的项目布局,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进生物制药、现代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康复养老、医药物流、医疗器械等生产加工龙头公司,开发龙头项目,创造龙头效应,推进康养产业项目立得起、能落地,发展快、效应好,辐射广、带动强。
资金筹措要突出“多渠道”。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投入”的运作方式,积极推动康养产业投融资体制建设,多渠道筹集康养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各地健康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向上争。立足宜黄县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利用好“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的金字招牌,借鉴广昌、井冈山的经验,策划一批康养农业、康养制造业、康养服务业项目进入地方专项债项目库,推动康养产业一、二、三产有效融合。二是银行融。县财政采取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办法,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业贷款覆盖面,保持贷款余额合理增长;鼓励各类保险机构深入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三是民间投。适时建立康养产业发展建设基金,作为民间康养项目的奖补,用于中药种植(加工)基地、护理型床位、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养老护理员培训等方面的产业体系建设;通过财政奖补助和贴息支持,发挥好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康养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让更多民间资金投向康养产业。
宣传造势要突出“全方位”。宜黄县的康养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知名度不够广,认知度不够深,美誉度不够大等问题。宜黄要建设康养产业集聚地,宣传造势必须整体统一且长期坚持。一是整体造势。要整合统筹部门和各乡镇资源,激发调动康养企业积极性,实现康养产业营销多元共力;要真正做好宜黄康养文化,以文促旅、以文促养、以文兴业,实现康养产业营销内容独特魅力;要深化创意水平,活化前沿科技,实现康养产业营销形态无限张力。二是媒体造势。建立宜黄康养智慧大数据,打造旅游、养老、中药信息化智慧平台,开展网上查询、预订服务;加大与央视、江西卫视、上海卫视等强势媒体合作,推出康养旅游广告片、形象片、专题片,推介宜黄康养旅游;积极参加国内外康养旅游(产品)交易会,定期不定期举办媒体、旅行社宜黄旅游线路推介会,主动对接车友会、自驾游俱乐部等组织,将康养旅游产品通过旅行社向市场宣传营销;在航空港、高速公路广告牌宣传推广,展示宜黄康养品牌。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和自媒体造势。三是环境造势。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村)、进企业、进家庭等途径和措施,大力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和热敏灸促进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以城市“双创工作”为主线,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全民“处处是景点,人人是环境”意识,不断提升游客满意率和行业美誉度。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强力开展康养旅游、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积极打造“文明、舒适、安全”的宜黄康养新形象。余苏平
责任编辑:佟彤 李帅
来源:抚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