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平台欢迎您!
4006629906
全部分类
  • 网站首页
  • 康养企业
  • 在线商城
  • 康养资讯
  • 康养项目
  • 康养基地
  • 康养产业
  • 康养专题
  • 康养旅游
  • 平台介绍
  • 当前位置: 首页 » 康养资讯 » 康养文化 » 正文

    康养产业的善宜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8 09:58:24    浏览次数:39    评论:0
    导读

    目前,发达国家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普遍共识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量7%-14%即为老龄化社会(Ageing Society),14%-21%

    目前,发达国家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普遍共识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量7%-14%即为老龄化社会(Ageing Society),14%-21%则标志进入老龄社会(Agedsociety);21%以上为超老龄社会(Hyper-aged society)。2000年我国自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7%,预计2025年将突破2亿人,达到14%,也就是说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中国用时约25年,而同一过程,美国为69年,英国为45年。从产业风口角度来看,据日本、美国、英国公布数据表明,当老年人口达到12%时(我国2018年底达到11.9%),国家养老产业出现整体激活态势并飞速攀升。

    人口老龄化是谋划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把握的一项新的基本国情。作为推动我国新时期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并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这两个着力点。随后,为了深化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国务院密集下发政策促进”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落地,包括《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年)》、《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大健康领域的提速布局指明方向。在众多大健康行业细分领域中,健康养老产业因其关联性强、覆盖领域广等特征,发展速度高于其他医疗、医药等传统领域,且极易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创新,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如何在上有国策、下有市场、外有环境、内有资源的当下抓住产业机遇,将老龄人口红利切实转变成为康养产业红利,最终下沉至企业发展红利?以下思考,希望有助于更多中国准备或正在进入康养事业的创业者们,排除干扰、厘清思路,进而在战鼓声声的产业洪流中开辟出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善宜之路。

    战略三步走之一:追问初心,定义远方

    这里的“初心”可视为商业顶层逻辑的构建。思考这个问题,基本覆盖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灵魂三问。应是企业在审时度势之下,大胆预测或积极憧憬:未来自己将会对客户、供应商、行业、产业、乃至全社会所产生哪些影响,而初心就是在你所有想象到的影响中,最具使命感和感召力、最美好、且“气场最为互搭”的那一个。

    有了初心,企业的发展便有了灵魂。正如阿那亚CEO马寅所说“建立一个有价值观的品牌,在当下时代至关重要”。如果你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没有强差异化的供给、没有驾轻就熟的操盘手段,那么在消费升级、核心竞争壁垒模糊的今天,一个貌似乌托邦式的初心,则有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动力。

    在刀刀见血的商业战场上提“初心”还有“诗和远方”乍看起来貌似极不合时宜。但是,当你处在一个与人生命、健康、幸福息息相关的事业当中时,如果没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超脱于眼前苟且的精神追求时,你的未来将注定只是一桩又一桩交易的重复叠加而已。

    战略三步走之二:强化功能,重度运营

    在健康需求与养老需求的双重压力叠加下,寻找自身在康养产业的发力点与增长极将直接与企业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相对应,最终沉淀成为“入场”的基本配置。这里的硬实力即是指企业所能够围绕用户所产生的功能性输出。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曾给出两组数据:一是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二是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超过75%的老年人大致有8年的时间为带病生存,需要不同程度的医疗介护。

    相比较寿命的长度,个体的寿命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老年人群对于医疗的需求可谓是达到“如影相伴”的程度,远远超出了现有体制下医疗卫生与养老的服务标准和半径,迫切需要以市场为杠杆,以产业为驱动,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及精准匹配。在此背景下,洞察到这一蓝海且先期入场的实力企业似乎已经找到各自的“处世之道”:复星康养以星健、星堡、蜂邻为抓手所布局的“整合式照护体系”满足了老年客户在医院急性期治疗后的刚性需求;而燕达健康城内的燕达养老社区,以医养康结合为理念,以“分区居住、分级照护”为服务体系,依托“城内三甲医院、社区内卫生服务中心、楼层内康复中心、居所内家庭医生”为老年宾客在享受惬意生活的同时,免除了治疗、康复及护理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可以观察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规模企业不断加码大健康产业布局,把全生命周期健康体系服务平台的搭建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通过闭环的打造以及盈利模式的创新在康养产业大潮中占得先机。但是,在种种条件的限制下,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够完成闭环的打造,因此,瞄准养老痛点,以功能性服务切入,以重度运营盘活存量并获得口碑成为了一条较为简洁和有力的生存发展路径。

    战略三步走之三:平台思维,适度留白

    一夜之间,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拼命打薄自己的“替换层”并迅速与智能化产生关联,“赋能”一度成了以互联网类CEO们口中最为高频的词汇。在赋能的浪潮下,智能化+房地产诞生“智慧地产”;数字化+医疗机构诞生“智慧医院”;数字化+零售行业诞生了“新零售业态”… 如今,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趋势,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逐步破除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颠覆核心竞争力。

    回过头来反观康养产业,在中国结束数十年快速经济增长,从保障供给变为创造需求的宏观背景之下,健康养生成为现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最新要求。因此康养产业的目标客群绝不仅仅是银发养老客群(老年人群),还应辐射到:养生保健客群(中青年人群)、医疗康复客群(疾病人群)、美容康体客群(健康人群)等等。随着需求多样、市场细分、产业外延,在面对以上康养的消费群体时,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通过一己之力完成对其需求的深度唤醒和全程化持续对接,因此留取具有延展效应的合作端口,使自身在复合化、高端化和产业化的升级战场中具备吐陈纳新的包容基因,将有利于自身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自在轻松且常树常青。

    以上。

    原标题:潇潇笔记︱康养产业的善宜之路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xn--l6q853a.top/news/show.php?itemid=25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869574897@qq.com。
     
    座机:4006629906
    邮箱:869574897@qq.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街家园五区2号楼14层2单元1418

    ICP备案号:京ICP备2022012642号-2

    技术支持:企思妙想

    微信小程序